是什么词条让知乎网友改了3522次?
2011年1月2日,用户李如一在知乎上创建了一份话题词条。度过了平淡的三年后,2014年之后,这个话题的修改记录开始不断地出现小高峰式的增长。
一批又一批的网友,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这份词条的关联词,试图去解释或质疑这个饱受争议的名词:女性主义,和我们常听到的“女权”本质上是一个意思。
知乎词条的修改对象主要有三类:话题释义、话题别名和关联话题。最后一项的争夺是最活跃的。总共3522次的词条修改记录中,仅关于相关话题的增减操作,就占到了2701次。尽管修改次数如此之多,但如上图所示,这份词条最终只剩下六条直接相关的一级子话题。
✦✧
女性主义,就是和男性对立吗?
不过,曾经成为过关联话题的词语远不止这些。根据修改历史,澎湃新闻共梳理出107条话题,这些话题不仅能看出女性主义的话题范围,还能看到正反意见的辩驳。
下图灰色柱子表示2014到2018年的时间轴,柱子上的每个圆圈代表一个曾出现在时间轴上的话题,圆圈所在的位置是这个话题首次被添加为关联话题的时间。
如图所示,截至2018年,被添加为关联话题的词语,还都是围绕着女性主义展开的议题,比如性别歧视问题、家庭生育问题等等。
但2018年之后,随着女性主义进入了更广阔的公众视野,这些新进的关联话题也开始偏离原先的轨道。越来越多的负面词汇和热门人物事件,被持有两种见解的网友反复添加又删除。
这张图中,绿色的圆圈代表具体的人物或事件。有趣的是,这些人物话题主要有两类,要么是非常强势的女人,比如武则天和希拉里;要么是带着背叛男性、爱慕虚荣标签的女人,比如马蓉和郭美美。
此类话题的涌现,可能源于很多人对于女性主义的一种看法:女性主义等于与男性对立,等于宣扬女性特权主义。
这种看法很可能是误解,女性主义者并不认为他们是歧视男性。相反,女性主义者的观点之一,是希望能打破社会中的性别刻板印象。正如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曾在《透过性别看世界》一书中写道:“性别问题并不是女性问题,男性同样在社会中被规训和制约,解放女性同样意味着解放男性”。
这本书引用的一段学者周华山的话,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:在父权体制下的男性,也“承受着极不人性的压力与要求,令男性的形象与心态也相当扭曲,自幼被要求在事业、性事及一切事情上坚强勇猛,要非人性地压抑、掩饰一切人性的脆弱。男性关心女性主义,其实也是自我解脱之道,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做一个‘人’”。
但这种误解还在不断地加深,有些甚至上升到了对支持者的人身攻击。就像网友 @安妮学姐在欧洲 曾在微博上发表的思考:为什么中国女性很多不敢自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?因为一些国内网友会本能地认为“搞女权的女人都是丑女/婚姻不幸/太穷/层次不高/眼界不行/生活不幸福/老公丑……”
上图的黑色圆圈代表着类似持有负面情绪的词汇,比如女权癌、直女癌、中国式伪女权等。同样也是在2018年后大规模地出现。虽然添加这些名词的网友不一定带有恶意,但有些还是会让人联想到对女性主义支持者的污名化指控。
✧✦
争论最多的,是关于日常生活的细节
当然,目前女性主义的主流议题,大多还是和女性直接相关。
正如这份词条现有释义写道的一样:每个文化下的女性主义都有其独特性,会针对该社会中女性生活遇到的问题而提出相关的议题,比如苏丹的女性割礼、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应、中国的女婴遗弃问题等等。
所以,在这些关联话题的修改时间轴上,被反复讨论最多的,是和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微观视角。如下图所示,在2016年2月前后,两性关系、家务劳动、避孕等话题被反复加入“女性主义”关联话题后又被删除。这顿操作的高潮点,也正是整个词条修改次数的峰值。
2015和2016,可能刚好是近年最能推动中国女性主义者觉醒的两年。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所研究员张红萍曾在澎湃新闻的文章中提到,是2015年的一次签署行动,让女性主义者意识到,中国潜在的女性主义者人数是无法估计的。
同样,2016年也出现了很多标志性事件:广州女生诉“惠食佳”拒绝雇佣女性胜诉,获赔2000元;九地女青年向全国112所211高校发出倡议书,要求高校就进入高校招聘的企业的就业性别歧视言行进行督查,将那些具有就业性别歧视言行的单位拒之高校门外;福建“师范男生免费教育”政策被女大学生提请审查等等。
不过这些生活方面的细节问题,只是女性主义关心的议题的一小部分,因此这些词语最终都没能留在“女性主义”词条的一级关联词上。但关于它们去留的讨论,还是可以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议题范围。
比如,“家庭”在女性主义相关的讨论中的角色其实很重要。《家庭、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》认为,女性为家庭无偿付出的劳动,为资本家实现最大的剩余价值作出了贡献。
同样,“避孕”、“堕胎”也是重要议题之一,因为它们关系到女性的生育权。《激情的政治:人人都能读懂的女权主义》书中提到,“如果女性没有选择处理自己身体的权利,我们将冒着在我们生活中的所有方面的权利也会丢掉的危险”。
不管怎么说,一个理念的流行,难免会伴随着很多复杂的声音。
正如看理想那篇《成为自己,比代言女性主义更重要》写道,“围绕女性主义的讨论既有真实严肃的,也有虚假粗浅的……关于女性主义,每个群体、每个人,都应该去寻找自己的问题和答案”。
编辑 邹熳云
设计师 王亚赛 孔家兴
◒◡◒
┊推 - 荐 - 阅 - 读┊